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秋晚杂书三十首 其二十 宋末元初 · 方回
 押词韵第四部
人言太白豪,其诗丽以富。
乐府信皆尔,一扫梁隋腐。
馀编细读之,要自有朴处。
最于赠答篇,肺腑露情愫。
何至昌谷生,一一雕丽句。
亦焉用玉溪,纂组失天趣。
沈宋非不工,子建独高步。
画肉不画骨,乃以帝闲故。
结夏西山诸佛刹效初盛体为排律十首 其十 明 · 胡应麟
五言排律 押萧韵
佛日千岩静,人天万壑遥。
珠宫浮碧落,贝阙抱丹霄。
玉碗霞明灭,金灯月动摇。
旌幡朝雾结,铃铎夜风飘。
袒膊眠山洞,飞身渡海潮
香看尘外续,火辨劫前烧。
阿育诚心化,登伽幻术调。
波旬回愤恚,戈利失矜骄。
塑壁环双树,镵碑记六朝
梵僧家姓竺,梁帝寺名萧。
北固凌虚旷,东林跨泬㵳。
池开龙母窟,塔涌雁王标。
翠柏禅机契,青莲释證饶。
挥锄除障业,破灶绝喧嚣。
五岳携孤杖,三田寄一瓢。
流沙归路近,柱史乍相邀。
注:唐五言排律沈宋肇端唐则供奉右丞大都不过十韵上下繇简故精而千言数百匪冗则糅故也明杨用修选杜发明斯义大有抑扬虽其意左袒青莲要非亡谓乃杜诸短章亡若吴生画壁十韵杨特舍旃而沱水临中坐亟称绝到则其舛也夫诗近体五七言八句至矣尽矣既曰排律矣恶用以长短限之况篇短而精由隆准公将才止堪十万众过此非长韩淮阴悉蕃汉以成躏楚之大勋乱于何有则杜陵固其鹄已惟是才赋所趋人难强合且用韵多取材博得与失参互其间则用修之论政自有不可废者唐人藻绘十九摅之僧寺佛宫结夏西山诸招提永昼如岁漫取十二家读之至四君排律烨然心会辄步其体格积成十章章十六韵诚知时代所压靡足以驰骋前规要以纪兴一时备忘他日至于竞传之句已著之篇亡复因袭则近时流弊余不佞知免矣夫
金宪使之蜀少随父经此 明 · 皇甫汸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出处:皇甫司勋集卷二十一
蜀道遥天末,巴江春水分。
嗟余游少小,送客想氤氲。
燕坐琴台月,褰帷剑阁云。
知君能谕俗,无待长卿沈云卿小度巫峡后有一想一氤氲之句)
立春帖子 其四 太上皇帝淳熙四年 南宋 · 周必大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气冲鱼钥敞金扉,风射蛟冰泮玉池。
从此苑中多乐事,和诗谁是沈佺期
南池子美题诗处 明末清初 · 汪琬
 出处:尧峰文钞卷四十二
华奴才了山香曲,玉奴又拨檀槽续。
后宫竞习清平词,未必细䌷三赋读。
曾来此地停征轮,蒲荒菱熟波粼粼。
藏却平生掣鲸手,偶然默笔还惊人。
漫道文章特小技,沈宋见之应夺气。
至今池上行人行,犹为一诗停去骑。
庆上人以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为韵作十诗见寄次韵酬之 其三 北宋 · 李彭
 押宋韵
蝉噪嗟齐梁,凤鸣推沈宋
诸人勤著脚,何尝窥妙用。
独有杜参谋,变态无与共。
绝唱冠古今,孤高追惜诵。
重九后五日同人宴集分韵得佳字 清 · 刘大櫆
 出处:海峰诗集卷四
长安客舍萦𧐗蜗,庾郎虽贫犹食鲑。
我辈天涯每痛哭,岂必绛灌曾挤排。
江东风光足烂漫,放浪山巅仍水涯。
都篮茶具鲜且洁,绿阴好鸟鸣喈喈。
无端失足到京洛,似弃筦簟求藁䕸。
麾之不去类蝇蚋,汗流疾走常满街。
面垢尘土一千尺,北风日夜闻其𩘅。
皮乾肉皱筋力惫,安得膏润回枯骸。
长城白骨乱枝(一作榰)柱,荷锸便学刘伶埋。
今朝乘兴不暇懒,胜游喜得同心偕。
尚书郎官六七辈,间厕文士拖芒鞋。
或言等类太无别,正如汝言亦复佳。
谈天辩口竞哆侈,掀髯一吐平生怀。
红灯白月争照耀,况倾浊酒如长淮。
少年火色趁姿媚,时出小慧相俳谐。
黄花晚坼有馀态,胜对越女携吴娃。
中山已供千日醉,收拾酒碗悬诗牌。
酒政森严忌探伺,诗情古澹惩淫哇。
嗟哉大雅日陵替,怒鼓取闹喧群蛙。
或效昵昵儿女语,径欲拔汝头上钗。
上薄风骚下沈宋,后何不尔前人皆。
青天破碎不可补,谁能鍊石烦女娲
噫吁嘻!
丈夫不得嘘气贯赤日,文华纵好无根荄。
群生万物一无济,漫自矜饰云吾侪。
良夜风流偶翕聚,明晨日出当分乖。
髀肉易生时易迈,泪痕沾湿难摩揩。
石淙(即平乐涧) 初唐 · 武则天
七言律诗 押微韵
若夫圆峤方壶,涉沧波而靡际;金台玉阙,陟玄圃而无阶。惟闻《山海》之经,空览《神仙》之记。爰有石淙者,即平乐涧也。尔其近接嵩领,俯届箕峰,瞻少室兮若莲,睇颍川兮如带。既而蹑崎岖之山径,荫蒙密之藤萝,汹涌洪湍,落虚潭而送响;高低翠壁,列幽涧而开筵。密叶舒帷,屏氛而荡燠;疏松引吹,清麦候以含凉。就林薮而王心神,对烟霞而涤尘累。森沈丘壑,即是桃源;淼漫平流,还浮竹箭。纫网薜荔而成帐,耸莲石而如楼。洞口全开,溜千年之芳髓,山腰半坼,吐十里之香粳。无烦昆阆之游,自然形势之所。当使人题彩翰,各写琼篇,庶无滞于幽栖,冀不孤于泉石。各题四韵,咸赋七言。(《古今图书集成山川典》六○《嵩山部》○今按:此诗在《全唐诗》有诗无序,而《全唐诗》一般有诗有序者,大都全录,此系遗漏。现特补序。又《图书集成》同卷,作嵩山石淙侍宴应制者,有宋之问沈佺期苏味道李峤诸人。)
三山十洞光玄箓,玉峤金峦镇紫微。
均露均霜标胜壤,交风交雨列皇畿。
万仞高岩藏日色,千寻幽涧浴云衣。
且驻欢筵赏仁智,雕鞍薄晚杂尘飞。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石淙山,在今河南登封县东南三十里,有天后及群臣侍宴诗并序刻北崖上,其序云:石淙者,即平乐涧,其诗天后自制七言一首,侍游应制皇太子显、右奉裕率兼检校安北大都护相王旦、太子宾客上柱国梁王三思内史狄仁杰奉宸张易之麟台监中山县开国男张昌宗鸾台侍郎李峤凤阁侍郎苏味道夏官侍郎姚元崇给事中阎朝隐凤阁舍人崔融奉宸大夫汾阴县开国男薛矅、守给事中徐彦伯右玉钤卫郎将左奉宸内供奉杨敬述、司封员外于季子通事舍人沈佺期各七言一首。薛曜奉敕正书刻石,时久视元年五月十九日也。按此事新、旧《唐书》俱未之载,世所传诗,亦缺而不全,今从碑刻补入各集中。) 初唐 · 狄仁杰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引用典故:赤松游
宸晖降望金舆转,仙路峥嵘碧涧幽。
羽杖遥临鸾鹤驾,帷宫直坐凤麟洲。
飞泉洒液恒疑雨,密树含凉镇似秋。
老臣预陪悬圃宴,馀年方共赤松
玩初月(一作沈佺期诗) 初唐 · 骆宾王
五言绝句 押尤韵
忌满光先(一作恒)缺,乘昏影暂流。
(一作自)能明似镜,何用曲如钩
杜子美1099年1月13日 北宋 · 苏轼
 出处:全宋文卷一九三五、《苏文忠公全集》卷六七 创作地点:海南省海南省直辖县级行政区划儋州市
「崔郎忧病士,书信有柴胡。
饮子频通汗,怀君想报珠。
亲知天畔少,药味峡中无。
归楫生衣卧,春鸥洗翅呼。
酒闻上急水,旱作耻平途。
万里皇华使,为僚记腐儒」。
杜子美诗也。
沈佺期《回波》诗云:「姓名虽蒙齿录,袍笏未易牙绯」。
子美用「饮子」对「怀君」,亦「齿录」、「牙绯」之比也。
广州舶信到,得柴胡等药,偶录此诗遣闷。
己卯正月十三日,久旱,微雨阴翳,未快。
巫山(一作王绩诗)。(一作宋之问诗)。(一作沈佺期诗) 初唐 · 王无竞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引用典故:巫山 来云去雨
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
裴回行作雨,婉娈逐荆王
电影江前落,雷声峡外长。
(一作霁)云无处所,台馆晓苍苍。
诗(附存) 初唐 · 沈佺期
五言绝句 押微韵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见明刻本宋佚名编《锦绣万花谷后集》卷十四「将帅」类(按:此四句即《木兰诗》中后人以为极似唐人所作之句。《万花谷》收佺期《塞北二首》摘句后,又收此四句,署「前人」。未祥编者另有所据抑疏忽致误。今人或主《木兰诗》为唐初人所作。今姑录出附存佺期名下,以供研究者)(采择。又按:同治《泉州府志》卷七有沈佺期大小潘山七律二首。佺期未入,二诗亦不类初唐诗,疑为后代同名者作,今不录,附识于此。)
回波乐(一作回波词)709年1月7日 初唐 · 沈佺期
 押词韵第三部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
回波尔时佺期,流向岭外生归。
身名已蒙齿录,袍笏未复牙绯。
寿阳王花烛图(一作沈佺期诗)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律诗 押灰韵
仙媛乘龙日(一作夕),天孙捧雁来。
可怜李树(一作径),更绕凤皇台
烛照香车入,花临宝扇开。
莫令银箭(一作漏)晓,为尽合欢杯。
奉和晦日昆明池应制709年1月 初唐 · 宋之问
五言排律 押灰韵 创作地点:陕西省西安市昆明池
引用典故:镐饮 尧蓂
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
舟淩石鲸度,槎拂斗牛回。
节晦全落,春迟柳暗催。
象溟看浴景,烧劫辨沈灰
镐饮周文乐,汾歌汉武才。
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纪事》云:“中宗正月晦日,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馀篇,帐殿前结䌽楼,命上官昭容选一首为新翻御制曲,从臣悉集其下。须臾,纸落如飞,唯沈宋二诗不下。又移时,一纸飞坠,乃沈诗也。及闻其评曰:‘二诗工力悉敌,沈诗落句云:微臣雕朽质,羞睹豫章材,盖词气已竭;宋云:不愁明月尽,自有夜珠来,犹陡健鶱举。’沈乃伏,不敢复争。”)
至端州驿见杜五审言沈三佺期阎五朝隐王二无竞题壁慨然成咏705年 初唐 · 宋之问
 创作地点:广东省肇庆市端州驿
逐臣北地承严谴,谓到南中每相见。
岂意南中岐路多,千山万水(一作千里万里)分乡县。
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处处山川同瘴疠,自怜能得几人归。
有所思(一作沈佺期诗) 初唐 · 宋之问
 押支韵
君子事行役,再空芳岁期。
美人旷遥伫,万里浮云思。
园桃(一作槿)绽红艳,郊叶(一作绿滋
坐看长夏晚,秋月生(一作照)罗帷。
追送张尚质户部兼怀沈仲律主客 明 · 吴宽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出处:匏翁家藏集卷第三、石仓历代诗选卷四百十八
秋风骑马向南行,送别深惭句不成。
顾我只如前曰懒,思君应比后湖清。
朝回晓月当琼岛,梦逐春潮到石城。
遥想斋居无俗客,相过多见沈云卿
妙门由起序 武周 · 史崇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二十三
夫至道难究。虚皇不测。
虽无为无形。而有情有信。
无为无形也。忘功用而起视听。
有情有信也。孕生灵而运寒燠。
乾坤得之以开辟。日月得之以贞明。
天子得之以致理。国祚得之以太平。
为一切之祖首。万物之父母也。
若乃虚空自然。变见生为。
凝灵结气。化成圣人。
即元始天尊之谓也。故经云。
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是谓恍愡。又云。
恍惚中有物。恍愡中有象。
杳冥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又云。
元始者。道之应化。
一之凝精。因气感生。
转变自然。此既不由胎诞。
因经姓系。夫有天地。
方有人焉。有人焉。
方有氏族。天尊生于混沌之始。
何宗祖之有乎。其后改号示变。
应迹垂灵。托胎洪氏之胞。
降形李母之腋。盖有由矣。
然五身既分。三代斯别。
随机应物。拯溺安危。
汲引偫迷。财成庶族。
慈悲覆焘。难以胜言。
所谓真身者。至道之体也。
应身者。元始天尊太上道君也。
法身者。真精布气。
化生万物也。化生者。
堀然独化天宝君等也。报身者。
由积勤累德。广建福田。
乐静信等也。然元始天尊太上道君高上老子
应号虽异。本源不殊。
更托师资。以度偫品。
或命尹喜天竺。以化胡人。
或与鬼谷之昆崙。以行圣教。
兹济之道。无远不通。
盖方圆动静。黑白燥湿。
自然理性。不可易也。
吹管操弦。修文学武。
因缘习用。不可废也。
夫自然者。性之质也。
因缘者。性之用也。
因缘以修之。自然以成之。
由此而言。高仙上圣。
合道归真。固增广善缘。
精进无退。度人济己。
通幽洞冥。变粗为精。
鍊凡成圣。而惑者遂云。
神仙当有仙骨。骨法应者。
不学而得。何其谬哉。
然法界高深。天宫悠旷。
五亿五万。布其方域。
三千大千。分其国土。
则有元都妙境。玉京延至圣之游。
仙居。宝台致神君之化。
真庭杳眇。阳和七曜之天。
妙躅深沈。太微九灵之观。
斯乃存诸浩劫。著自遐龄。
厥迹纷纶。卒难详载。
夫津梁所建。开度攸先。
国土不安。阴阳致沴。
凶衰系起。疫毒流行。
遂能保祐帝王。安镇黎庶。
此之功德。何以加焉。
道士立名。凡有七等。
一者天真。二者神仙。
三者幽逸。四者山居。
五者出家。六者在家。
七者祭酒。其天真神仙幽逸山居出家等。
去尘离俗。守道全真。
踪寄寰中。不拘世务。
其在家祭酒等。愿辞声利。
希入妙门。但在人间。
救疗为事。今剑南江表。
此道行焉。所以称之为道士者
以其务营常道故也。至于法衣。
非无差降。黄裳绛褐。
式崇正一之仪。凤气飞云。
用表洞元之服。载诸经教。
此不缕陈。原夫真经。
实惟深奥。或凝空结气。
自然成章。或浮黎协晨。
圣人演妙。或天书下降。
玉字方传。或代出圣师。
撰述灵旨。其后递相传授
使得流通。或宝座敷扬。
十方听受。所以护持帝王
使国土安宁。拔度沦亡。
使魂神迁陟。利人济己。
契道冥真。法力幽通。
难以为喻。崇信者因而享福。
毁谤者于是挻灾。若影之随形。
响之应声也。是以轩辕夏后。
崇信也。致升仙之道。
成太平之功。梁武齐宣。
毁谤也。招祸败之辱。
受覆亡之报。我国家承宗李树
袭训骞林。恒缔想于真灵。
每稽芳于道德。无为无事。
载扬垂拱之风。乃圣乃神。
逾阐不言之教。既而彤闱少事。
紫掖多閒。披凤笈之仙章。
启龙缄之秘诀。文多隐讳。
字殊俗体。欲使普天率土。
广识灵音。故敕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上柱国河内郡开国公太清观主臣史崇大使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仆上柱国卢子真副使宣议郎右领军卫长史臣史杲为判官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中书令太子右庶子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安县开国子崔湜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昭文馆学士上柱国晋国公薛稷
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权检校左羽林将军上柱国高平县国公徐彦伯银青光禄大夫右散骑常侍昭文馆学士权检校右羽林将军上柱国寿昌县开国侯贾膺福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赞皇县开国男臣竺乂。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右谕德昭文馆学士兼宋王侍读上柱国邱悦
正议大夫工部侍郎昭文馆学士柱国卢藏用正议大夫行秘书少监昭文馆学士柱国韦利器
正议大夫太府少卿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吴兴县开国男沈佺期通议大夫主爵郎中权检校右羽林将军昭文馆学士上柱国臣李猷。
正议大夫太子洗马昭文馆学士上柱国张齐贤大中大夫昭文馆学士轻车都尉臣郑
朝散大夫检校秘书丞昭文馆学士胡皓金紫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鲁国公祝钦明
银青光禄大夫黄门侍郎兼。修国史崇文馆学士东海郡开国公徐坚
朝散大夫中书侍郎崇文馆学士王琚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平凉县开国子员半千
银青光禄大夫崇文馆学士上柱国胡雄银青光禄大夫国子司业崇文馆学士皇太子侍读上柱国褚无量
通议大夫行秘书少监崇文馆学士知馆事上柱国居巢县开国子臣刘子元朝议大夫中书舍人崇文馆学士上轻车都尉贾曾
朝散大夫中书舍人内供奉崇文馆学士柱国苏晋。大德京太清观大德张万福大德刘静俨大德田君楷大德阮孝波京元都观主尹敬大德京东明观主寇义待大德京太清观法师孙文俊大德时居贞大德单大易大德高贞一大德张范大德田克勤大德仙厦大德宗圣观主侯元爽大德东都大福唐观法师侯抱虚上座张至虚刘元良大德绛州玉京观主席抱舟等。
集见在道经。稽其本末。
撰其音义。然以运数绵旷。
年代迁易。时有夷险。
经有隐见。或劫初即下。
劫末还升。或无道之君。
投以煨烬。或好尚之士。
秘之岩穴。因而残缺。
紊其部伍。据目而论。
百不一存。今且据京中藏内见在经二千馀卷。
以为音训。具如目录。
馀经仪传论疏记等。文可易解者。
此不详备。其所散逸。
伫别搜求。续冀修缮。
用补遗缺。而经且久远。
字出灵圣。梵音罕测。
云篆窥。或为无识加增。
或为传写妄误。或持浮伪之说。
窃揉真文。或采菁华之言。
将文释典。不可齐其所见。
斥以灵篇。今之著述。
或所未晤。中间阙疑。
用俟能者。名曰一切道经音义。
并撰妙门由起六篇。具列如左。
及今所音经目与旧经目录。都为一百十三卷。
等学昧琅书。情昏宝诀。
伏承天涣。敢罄謏闻。
披锦蕴而多惭。对丝言而自失。